在祝橋,浦東鐵路不僅貫穿祝橋而且要在祝橋設一個站點早已不是什么新聞??纱蠖鄶?shù)人不知道的是,早在解放前,小火車就已在祝橋“嗚嗚”響起,祝橋是浦東名副其實的鐵路之鄉(xiāng)。對這一段歷史,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可能還記得。但對大多數(shù)年輕人來說,祝橋有過鐵路,恐怕鮮為人知吧!
提起祝橋的鐵路,還得從中國著名愛國民主人士、社會活動家黃炎培說起。
黃炎培(1878年~1965年)愛國民主人士,社會活動家、教育家。字任之。江蘇川沙(今屬上海市)人。1902年應江南御試中舉。1905年在日本加入同盟會,曾參加辛亥革命和反對袁世凱的斗爭。辛亥革命后,歷任江蘇省教育司司長、省教育會副會長、省議會議員。1917年赴美國考察教育。回國后在上海創(chuàng)立中華職業(yè)教育社,任理事長??谷諔?zhàn)爭期間,任國民參政員。1940年底參與籌組民主政團同盟。同年底發(fā)起籌建中國民主建國會,爭取和平民主、反對內(nèi)戰(zhàn)。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務院副總理兼輕工業(yè)部部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民主建國會主任委員等職。1965年12月21日卒于北京。
1921年1月(民國10年1月),黃炎培與張志鶴、顧蘭洲、陸蓮溪等發(fā)起招股集資,組織上川交通公司。民國13年10月,上川交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東塘工善后局和川沙縣交通局訂立合同,租用上川縣道(慶寧寺—川沙縣城)鋪設輕型鋼軌,行駛鐵道機車,取得專營權30年。并于次年10月,慶寧寺至龔家路段鋪軌竣工通車。1926年7月10日,至四灶港軌道工程繼續(xù)完工。此時上川鐵路全長21.15公里,設慶寧寺、金家橋、邵家弄、曹家路、龔家路、川沙站等站。上川路的建立,成為當時轟動一時的大事件,川沙至上海浦西的交通一下子便捷起來。當時川沙以南小普陀、祝橋、南匯、大團一帶旅客,都由上川公司租用民間小輪和自備客輪接送至川沙站乘小火車到達上海市區(qū)。
1934年5月,黃炎培同顧蘭洲、凌云洲等人,親自到祝橋鎮(zhèn)考察祝橋建造鐵路事宜。并分別與川沙縣政府和南匯縣政府訂立合約,承租川欽縣道和南川縣道,11月,鐵路由川沙向東延伸至欽塘,設小營房站。民國25年3月15日,鐵路再由小營房向南展筑至祝橋鎮(zhèn),增設江鎮(zhèn)、鄧鎮(zhèn)、祝橋站。至此,上川鐵路貫通上海、川沙、南匯的祝橋3地,全長35.35公里。
祝橋段自朱家店至鴨灘渡長2.6公里,在祝橋集鎮(zhèn)東市設有火車站。
老祝橋的人都知道,解放前,除祝橋集鎮(zhèn)至欽公塘之間有幾條磚路外,祝橋地區(qū)余皆泥路。南北干道以護塘為主,東西橫路較多。交通主要以水路為主。自鐵路修到祝橋以后,祝橋地區(qū)更加繁華熱鬧,一時商賈云集,群賢畢至。據(jù)《祝橋鎮(zhèn)志》記載,當時祝橋“廠、坊、店及當鋪、銀樓達200多家,市場繁榮。僅次于周浦、惠南、新場、大團四大鎮(zhèn),并有小輪船往返于周邊”,隱然有川沙以南交通樞紐之象。據(jù)記載,上川鐵路每日乘客達千人,連許多在滬的外國人也三五結伴乘火車來浦東郊游,興盛足見一斑。
上川鐵路的建設,極大地方便了浦東川沙尤其是祝橋地區(qū)的客貨運輸,促進并加快了上?,F(xiàn)代文明向祝橋地區(qū)的傳播和滲透,為祝橋的發(fā)展輸入了新鮮的血液。在南匯,祝橋是南匯的鐵路之鄉(xiāng)是毋庸置疑的。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以后,上川鐵路陷入困境。侵華日軍三次火燒祝橋鎮(zhèn),祝橋至江鎮(zhèn)段的鐵路被毀。另一種說法是,民國26年“八一三”事變后,上川公司以債務未清,將路產(chǎn)抵押給德商。第二年,當時政府以小火車私運軍火為借口,逐走德人,收為“市營”。之后,江鎮(zhèn)至祝橋7.51公里路軌、各種設備均被拆毀。后來,這段路被改成土公路。20世紀50年代,全段重新修筑,成為現(xiàn)川南奉公路的一部分。
跨入21世紀后,根據(jù)上海市規(guī)劃,將新建浦東鐵路全長117公里,目前已經(jīng)動工的是南段,長42公里。從阮巷開始,經(jīng)漕涇、奉賢、星火、奉城、平安六個站,并在平安站接軌修建蘆潮港支線,在蘆潮港建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尚未動工的北段設惠南、祝橋、川沙、曹路、外高橋六個站。
如今,嘶鳴的汽笛已載去了繾綣歲月。浦東鐵路的即將全面啟動又給祝橋人幾多憧憬。作為路網(w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浦東鐵路不僅為加快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提升浦東洋山深水港集散能力,也是適應沿海和濱江產(chǎn)業(yè)帶發(fā)展的需要,具有重要意義。
祝橋的明天,會更好,祝橋的路,會更長、更遠。